德國禁止隱形行銷
日前富士電視台女播音員涉嫌隱性行銷,在 Instagram 上道歉這一直是個熱門話題,但9月9日,德國法院做出裁決:Instagram上的隱形行銷必須明確說明這是廣告。
隨著Instagram、TikTok等社群網站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向明星和網紅支付巨額費用來推廣產品,而「隱形行銷」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這種行銷方式鼓勵觀眾購買產品,卻不明確表示正在推廣,再次受到批評。
我們也確定,如果我們推出的產品沒有從公司獲得任何報酬,就沒有必要展示廣告。
89% 的人認為網紅行銷有效
網紅行銷似乎正在取代大眾媒體,因為與其他行銷策略相比,它的成本效益非常高。
SNS 本土世代重視「坦帕」的影響者
此外,在年輕一代中,越來越多的人不僅重視性價比,也注重“時間性能”,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從有影響力的人推薦的產品中進行選擇,而不是從頭開始徹底研究產品然後購買。
例如,在選擇吸塵器的時候,市面上有很多產品,但似乎產品的選擇起點更貼近目標,從“家電喜劇演員等名人推薦的吸塵器”到“在YouTube上仔細比較和驗證視頻”等,縮小到幾種類型。
在這種情況下,社群媒體和其他平台上的網紅尤其受到重視;即使這個人並不出名,被某個領域的名人推薦也可以成為購買的捷徑,這意味著即使是那些不被普遍認可的網紅也會成為焦點。
當有影響力的人自然地向他們的追隨者推薦產品時,感覺比公司直接銷售產品更自然,這使得有影響力的行銷成為品牌具有成本效益的選擇。
影響者是 Z 世代未來最想從事的職業
順便說一句,根據Memedays針對15至21歲女性的「Z世代未來調查」(2021年3月),她們未來最想從事的職業是「影響者」(21.1%)。
我曾以為只有小學生才想成為 YouTuber,但令我驚訝的是,即將步入職場的一代已經想從事這樣的職業。 「YouTuber」也有「影響者」的意思,排在第11位(5.3%),這表明我們現在已經處於一個人們不僅僅透過影片製作來表達個性的時代。
正是這種影響導致了隱形行銷如此盛行,而信任它的人又如此不喜歡它。
您是影響力人士嗎?評論?哪一個是值得信任的?
在日本,這曾經一度成為重大社會問題,而且隱形行銷的成本高昂,因此現在似乎有更多網紅毫無偏見地將商品介紹為“企業項目”,但即便如此,人們仍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通過隱形營銷誘騙購買“企業項目商品”。
最終,它將反映在每個人發布的「評論」中,因此在購買前檢查這些資訊非常重要。話雖如此,但還存在虛假評論的問題,那麼現在我們還能相信什麼呢?即使出台規定,也無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目前看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培養辨別資訊的能力。